首页 > 法律知识 > 伤残评定

交通事故左下肢瘫痪能评几级伤残?

2017/3/23 10:00:00

      摘      要:本文介绍截瘫可构成的伤残等级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有构成截瘫的可能,此时的截瘫为外伤所致截瘫,受害人通常脊柱骨折并神经受到损伤,使得正常的肢体活动无法进行。在受害人的伤害达到一定程度,符合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下称《评定》)中伤残级别标准时,可被认定为伤残。

      截瘫伤害存在较大构成伤残的可能性,根据《评定》,有如下几个类型的伤残级别:

      一、七级伤残标准:截瘫(一肢肌力4级);

      二、六级伤残标准:截瘫(一肢肌力3级以下);

      三、五级伤残标准:截瘫(一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

      四、四级伤残标准:截瘫(肌力4级以下);

      五、三级伤残标准:截瘫(肌力3级以下);

      六、二级伤残标准:截瘫(肌力2级以下);

      七、一级伤残标准:受害人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或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由上述内容可知,截瘫构成伤残的情况很多,而且伤残等级都比较高,是否构成伤残与受害人肌力的情况密切相关。根据《评定》,伤残鉴定为医疗终结后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终结也即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通常受害人出院不再入院治疗可视为医疗终结。

      伤残鉴定意在获得相应的伤残等级,进而根据伤残等级向法定的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主张伤残赔偿,包括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因此,伤残鉴定应当为受害人及其家属需要认真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