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有哪些情形?

2017/9/5 10:38:00

       摘要:本文针对哪些情形属于交通肇事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进行相关阐述。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事故发生时,受害人仍存在生命体征,但因行为人逃逸未得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的情况。那么,实践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有哪些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法》相关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1)事故发生后,行为人预见不到自己的逃逸行为会导致受害人得不到救助死亡;
 
      (2)事故发生后,行为人能够预见自己的逃逸可能造成受害人死亡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该结果的发生;
 
      (3)行为人在肇事后,没有实施其他积极逃避责任的行为,而只是单纯的不救助受害人而逃离、隐匿于事故现场;
 
      (4)行为人明知撞到人,但不顾受害人的生死,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导致受害人最后得不到救治而死亡;
 
      (5)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驾车逃离现场,但实际上被害人只是身受重伤,后因无人救治而死亡;
 
      … …(除上述情形外,还存在其他“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在此不尽陈述。)
 
      值得注意的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要求受害人的死亡结果是由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导致的。如果导致受害人死亡结果的过程中介入了其他因素或加害行为,则不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
 
      比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不顾受害人在后面追赶而驾车逃离现场,导致被害人被后面驶来的汽车撞死。此种情况下,受害人死亡的结果介入了新的因素,因此不能认定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
 
      更多哪些情形属于交通肇事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内容,可登陆中国交通事故赔偿网www.peichang.com 进行查看。